前言

很久之前就想写一个年度总结试试,但是2024年年底事情太多一直拖延到现在,到了寒假也小摆了一两个星期,不过总算是在农历正月初一的午夜开始动笔了。

我个人之前并没有写年度总结的习惯,之所以会想写主要是跟个风吧。周记的话倒是高中写过不少,前几天翻出来看了一下写的还是挺有意思的,让我不禁回想起高中生活,里面留下的时间胶囊也让最近较为低迷的我找回了一点方向。

说起来这还是我第一次在这个博客里写和自己生活相关的事情,之前都是一些学习笔记,技术文章之类的。我自知我的文笔不算很好,所以只能以流水账的方式记录一下这一年来我做了什么,不过该博客的内容主要是写给我自己看,随便凑合着写写吧。

记录的顺序就按照时间顺序来吧,按照几个阶段来组织。

回顾

1~3月

这段时间主要是在延续23年11月开始学习的CSAPP和配套的lab,感觉可能是我一年中最为开心的几个月。也是从CSAPP的lab开始,我开始尝试输出一些题解之类的东西(不过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所以这个博客最开始的几篇文章就是CSAPP lab的题解,是在建立这个博客之前就有的存货。

当时十分沉迷于做这个lab,寒假的时候为了完成attack lab直接熬穿了一个晚上,在尝试最后一个阶段的时候因为一些未知原因一直无法通过,最后恍然大悟是因为地址被截断的感觉令人印象深刻。还有三月的时候调试malloc lab,那个时候学校还没有断电,也干到了三四点才阶段性完成,手搓了一个malloc的感觉真的很爽。

CSAPP是一本好的不能再好的书,对我的影响很深。只可惜我是在大二上接近尾声的时候才开始学习,如果能再早一点接触到,比如大一下就开始学习这个而不是去没事做读完整本《C++ primer》就好了(不过这也是一本好书)。也是受到CSAPP的影响开始对系统领域感兴趣,不过这个是后话了。

还有一件事就是和人一起打了服务外包比赛,不过连校赛都没有出线。事后回想起来主锅肯定是要我背,因为当时太沉迷lab所以一直没有很上心这个比赛。队友的实力都很强,虽然比我都小了一届,但是技术上都比我厉害,是我拖了后腿。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就应该要意识到自己掌握的技术过于学院派,不适合实际的生产工作,然后转变学习路线的,不然也不会现在连个实习都被当路边一条踢走。

虽然结果上来说是失败的,但是参加服务外包还是让我意识到了很多,也因此接触到了go,虽然当时我肯定想不到后面会再用上。

4~6月

这段时间主要是把精力放在了学习操作系统相关的课程上,一边读OSTEP一边听jyy的操作系统课,这本教材本身就是极品,jyy的操作系统课对我来说节奏十分友好,即不慢也不快,学起来非常开心。

五月份花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完成了MIT6.S081的课程lab,说实话难度比我想象中的低,除了和COW有关的那个lab稍微困扰我挺久以外,其他都挺简单。

六月份比较闲,就想做一点开源的东西,刚好看到微软的powertoys的run插件的开发比较少,而自己平时经常使用PowerTranslator这个插件,也给该插件提过几个issue,同时自己也会点C#,就想着能不能自己做一个插件试试。

结合了一下自身的需求,做了一个能够通过powertoys run来快速查看数字在不同进制下的显示的工具,实现难度上不高,主要是照抄PowerTranslator的代码,看看它实现了哪些接口,然后照着实现就行了(不过它这个实现似乎不符合微软的规范,但是确实能运行)。然后我居然不知天高地厚地给powertoys的主仓库提了PR,结果真的被合并了。那当然是十分的开心,毕竟这可是微软第二大的开源项目的主仓库,即使我提交的只不过是一个引流链接,但是这种被认同的感觉真是太棒了。拜此所赐,到现在这个插件有了23个star,随手写的一个项目居然成了我star最多的项目。。。

7~8月

在考完期末考后,进入到暑假,但是我们学院居然安排了两个星期的实习,这个实习先暂时不提。

我的那个插件居然收到了一个issue,这超出了我的想象。查了下成分之后对方也是学生,而且是我梦中情校NJU(受jyy影响)的学生。这真是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立刻就回复了这个issue,然后两个中国大学生就这样在外国网站上用英语交流😂。他提的意见确实很有意义,借这个机会我也重构了一些之前很糟糕的实现。总的来说是一次非常愉悦的交流。

不过接下来的实习就不怎么愉悦了。

说是人工智能实习,但是实际的内容就是用树莓派做一个智能寻路小车。听起来很高级对吧,但是实际上树莓派是现成的,车体是批发定制的,运行的软件是donkey-car

虽然我在诋毁这个实习项目,但我还是要承认至少在实习的前两天是很有意思的。

从一个裸的树莓派开始,安装OS,换源,配置环境,看文档看教程一步步来。期间还是学到了不少,在第一次驱动小车前进的时候说没有激动那肯定是骗人的。不出意外在我的带领下(其实除了组装车体以外其他都是我干的)我们组成了第一个驱动小车的队伍,领先其他队伍至少两天。接着就体验到了当技术大佬的感觉,噢耶,爽!

然后接下来的日子就不怎么开心了。实习持续两周,不能提前验收,我们一天就驱动了小车,然后剩下的13天干什么呢?当然是收集数据然后炼丹。收集数据的过程十分无聊,要由人用手柄操控车跑圈,通过摄像头来拍摄赛道信息。是的,这个过程持续了13天,不过好在这种体力活不是我来干,但是这13天就这么荒废掉了,啥也没学啥也没干。。。不过最后凭借一些小技巧我们组拿下了最短的跑圈时间,不过我不觉得这能弥补13天的损失。。。

暑假几乎没干什么事,就在床上躺平躺了几个星期。后面在假期快结束时才醒悟,做了一些事。

主要就做了以下几件事

一是给我那个从海鲜市场淘来的surface pro 4整了个原生的linux,刚好surface这个电子垃圾有一个活跃的开源项目,提供了特制的内核和刷机教程。于是就刷了个Debian,之所以选择Debian主要是因为习惯用apt来管理又不想用Ubuntu的Snap。然后和待机自动休眠相关的设置搏斗了一两天,当时的问题是适用于laptop的休眠策略不怎么适合surface,我尝试了半天都没办法弄成suspend-then-hibernate,索性就直接把待机行为设置成了hibernate。

二是整了个云服务器,用了阿里云的300块代金券搞了个低配的一年服务器。主要的用途是设置内网穿透,之前我在课上要使用surface的时候都要用一些手段同步宿舍电脑的文件,现在可以直接ssh连接上去,方便了不少。

三就是把个人博客搞起来了,不过搞的很简陋,直接用的模版,连编辑都懒得编辑。不过我一直都认为博客重要的是内容而不是外观。

四就是把MIT6.5840的lab开了个头,把MapReduce的论文读了,完成了第一个lab。

接着就是回学校补2022年因为you know why的原因取消的军训,两周军训营,一生军旅情!

9~12月

整个大三上学期我基本上都在忙MIT6.5840课程相关的事情。

现在看来这个时间花费有点太多了,理论上两个月左右应该就应该要完成的。

说是以读论文为基础,但是实际上我也就完整读了四篇论文,mapreduce,gfs,raft,zookeeper这四篇。其中有完整写解读的只有mapreduce和gfs,后面都太监了。

课程视频只看了一半,后面一半的视频因为you know why的原因转到线上授课后因为观感太差了就没看了。

主要的时间大头花费还是在lab的完成上。这一套lab真的是丧心病狂的难。更难受的是并发bug的低触发率,要上千次测试中才会出现一次,为了追求完美我每个lab都要测试一万次才能算通过,感觉测试时间的花费比编码时间要多出好几倍。而且因为并发bug无法通过调试器来debug,只能通过观察日志,沿着日志推导才能定位到问题。再加上raft协议本身的复杂度,而且大三上的课本身又比较多,而且大部分又都是没有办法翘的实验课。综合以上就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从这个课程中学到了很多,第一次尝试阅读全英文的学术论文,第一次编写并行系统等等。

同时在完成课程的过程中坚持写作题解,记录了很多想法(不过这种一边完成lab一边写题解的方式我觉得不是很好,因为如果后面重写了一些东西,修改前面写的题解有点麻烦)

开源贡献上的话大三上有尝试两次PR,一个以失败告终,一个现在也没有下文,果然涉及运行代码的贡献比起简单的文档贡献来说要难很多。不过在issue区我倒是收获了不少的赞。

变化

我想变化有挺多的

读书明显少了

今年读书明显变少了,之前每年至少能精读三四本书,今年精读完了的书只有CSAPP和OSTEP。计网虽说有精读但只看了我比较感兴趣的传输层之上的内容。其他的学校课程相关的书都是考前一天才看或者压根就没翻开过。

Linux玩的逐渐熟练了

虽然肯定不能说是完全掌握了,但至少在这一年来都在和Linux打交道,都在和命令行交互的经历让我用Linux工作至少不会感觉到难受。

而且自己也搞了个自动化脚本和仓库来备份dotfiles,这个方法是在missing-semester上学会的。

入睡时间变得更晚了

现在每天都要等到三点多才会睡,尽管每天起床时间也相应地延后了,但这肯定是算失眠吧。

无意义的浪费时间变多了

主要集中在刷短视频上,都怪沟槽的B站的竖屏视频自动启动短视频。现在我换成了国际版,不会自动启动短视频,虽然功能有缺失了一些。

还有就是水群时间变多了,之前我基本上只水两个群,今年还多了好几个群聊。

写作变多了

当然变多了,因为我开始尝试写一些题解,不过这算是好的一面吧。自己的记忆力没有那么好,多写点东西以后和别人吹水的时候也能快速复习一下。

时不时看一看也能加深印象。

没怎么发说说了

今年加上新年快乐这种祝福说说一共就发了五条,以往的话一个月就能整出一条。或许是我的生活已经不再有色彩了吧。。。但愿接下来能多遇到一些值得发说说的开心的事。

展望未来

考研 or 就业?

最近一直在考虑这两个选择

关于考研

首先不是很想学我认为对我的未来发展暂时没有帮助的东西,主要是数学和过时的408考纲。

如果只论408的话,感觉除了计网以外其他三门都算轻松,英语的话还要多练。唯独没有把握的就是数学。数学从大一之后就没有接触过,虽然人工智能有几门数学课但都是混过去的。

还有就是如果考研的话我肯定不会选择本校,最想考的学校肯定是南大,但是难度可想而知。考研的模式和高考又不同,只能填报一所学校,如果要报南大的话我很担心如果自己失败了会怎么样。

关于就业

我对就业的准备太少了,没有实习经历,懂的技术又都是偏向底层开发,不适合业务,没有接触过任何框架。

前几天试着投了下腾讯实习,结果可想而知,连简历面都没有过。

而且我不清楚自己是否做好了独立生活的准备,我不会做饭,不打扫卫生,连医院挂号都不会,社会经验太少了。

如果大三一开始就能确定好方向就好了,能去混个实习经历,也不至于这么焦虑。

不管怎么说,在三月之前一定要作出选择了,无论是投暑期实习还是开始复习。

希望改变的地方

能多对外输出观点

最近感觉到我在各种文字社区闲逛的时候总是在被动地接受观点,很少有输出观点的时候,无论是技术贴还是一些生活日常还是动漫讨论这些,都应该尽可能地去输出观点,然后根据别人的反馈来调整看法才对。

这点是我希望可能改变的。

能多运动

自从大学以来变得越来越胖了,从原来的一百二变成了一百四十斤。因为每天都是窝在宿舍里没有出去活动,所以我希望今年能养成运动的习惯,少喝可乐。

能多和人主动交流

进入大学以来我一直维持着“君子不近危墙,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社交理念,但最近我总算意识到这样的社交方式只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高中下有效。进入大学之后如果自己不主动去追寻良机,是真的会被困在四叠半里的(虽然根本就没有四叠半的空间)

今年还是有一些改进的,至少敢和水群的网友线下见面了,虽然本质上还是校友见面。。。希望能继续保持吧。

写一些与技术无关的博客

这篇回顾是我第一篇与技术相关较少的博客(虽然大部分还是在回顾今年的学习),希望之后能够多记录一些自己的见解,记录一些自己的感受,就当做是写周记了。

这样这个博客才不会显得无聊,将来如果我真的成名了(极小概率事件),也能有一些东西来讲。

数据

看的番剧

最近几年看的越来越少了。。。一个季度大概就看一两部的样子

  • girls band cry(近几年来唯一一个让我追番疯狂的番,每周看生放送一遍,然后等翻译出来再看一遍,第二天起来再看一遍,我认为是我那段时间的精神支撑,所以第二季球球了)

  • 无职转生第三季(作为原著党只挑了几集感兴趣的看了,因为制作说实话有些一般,不过OP一如既往的不错,希望第四季能做好)

  • 败犬女主太多了(优秀的青春校园故事,把小说也看完了,真想回到高中啊。。。)

  • 欢迎来到实力至上主义教室第三季(快进看完的,就为了看最后的中专打架)

  • 杖与剑的魔剑谭(钻石厕纸)

  • 胆大党(看了一集之后觉得不过瘾还去看了提前泄露的版本,然后话一整天把漫画看了,后面有些俗套,但我还挺喜欢。)

  • 魔王2099(前半部分挺喜欢的,后面进主线就没啥意思了。)

  • 四叠半神话大系(都说看这片能找到大学的方向,但我看了之后除了感觉照镜子之外没有任何感觉,更何况男主还能遇到明石这样的女生,而我一年连和女生说话加起来不超过十次,连良机就在眼前的可能都没有。)

玩的游戏

今年也没有尝试很多新游戏,感觉自己多少也有点不喜欢尝试新游戏了,主要还是在玩网游

  • CS2(FPS游戏的GOAT,无需多言,虽然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打休闲)
  • 战地1(偶尔玩玩,最优秀的大战场游戏)
  • 黑神话悟空(跟风玩的,用3050玩给我卡死了)
  • 幻兽帕鲁(虽然粗糙但是玩法不赖)
  • 杀戮尖塔(优秀的卡牌肉鸽,我是鸡煲高手)
  • 哈迪斯(传统肉鸽,游戏内容有点少,不过手感不错)
  • 地平线4(看到打骨折才买的,结果我一个连驾照都没有的人果然玩不来)
  • 图灵完备(其实是从23年底就断断续续开始玩的,最好的数电教材)
  • 火影忍者手游(每日坚持摸头)
  • Band Dream!(用手机玩强行越级给我大拇指整疼了一会)

这么一列其实好像还挺多的,不过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打CS

听的音乐

今年逐渐喜欢上听日摇,写代码和学习的时候放几首十分舒适,就是我的蓝牙耳机左耳续航尿崩了,听一个小时就没电了,该买个新的了。

主要听的歌手或乐队

  • Togenashi Togeari (刺刺伟大,无需多言)
  • THE BLUE HEARTS (活跃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逼乐队,因为The Rolling Girls接触到的,结果意外的喜欢)
  • ASIAN KUNG-FU GENERATION (十分喜欢他们的吉他编曲,特别是リライト 这首)

年度歌单除了两首是THE BLUE HEARTS以外其他都是刺团的歌,就不列了